氣功出自何處?雖眾說紛紜,氣功不下千種,那一種氣功創始人即為該派源頭,比較好奇的是那一門派才是鼻祖。


        筆者雖曾學習數種氣功,亦曾參考頗多書籍,最接近的說法是由黃帝內經所演化而來的,在學無相氣學的聲語滌身學,曾提到遠至黃帝年代前人人均會氣功,道理何在?如何證明,事實上當今的台灣人不管風俗語言仍有它的影子流傳下來,台灣人稱呼長輩均加一個阿字,如阿兄、阿姐、阿爸、阿母、阿公、阿嬤、阿祖等等,阿字以閩南語七聲來發音,其氣的走向為提起放下,有按摩的感覺,也就是說對長輩用聲音按摩來尊敬,因此一被稱呼即有舒服感。不信,簡單證明,先靜下來雙手自然下垂,用台語說,你的身體會有膨脹感,再說的時候身體會有縮小感,大就是大絕對不會是小;說身體會有充實的感覺,說時身體的充實感就會空掉。風俗呢?俗語說“穀雨補老母”(母親節) 、“立夏補老爸”(父親節),用台灣話才會順,二十四節氣穀雨氣走百會,子女要買米苔目送媽媽,米苔目屬白屬金,洩土補水,即洩脾胃之火補腎水,立夏補老爸需送豬腳麵線,其意為補骨頭,年紀大筋骨不好缺鈣,麵線細長有如神經,用意在放鬆神經。


再舉例做比較,用國語說氣是平平,台語說氣才有勇的感覺;用國語說沒有扁的感覺,台語說才有;用國語說感覺氣只是從腳提起來而已,台語說’()就有想衝出去之感,真不曉得我們的老祖宗的智慧,在有語言之前即對氣功有深厚的底子,才能將氣融入言語及生活之中,台灣話為古漢語(在解中醫五音之祕有詳述),所以說漢人的祖先就是氣功的鼻祖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101067 的頭像
    n101067

    n101067的部落格

    n1010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